【博士后】 0202应用经济学 Applied Economics(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创建时间:  2023/12/29  陈齐洁   浏览次数:   

负责人:聂永有, E-mail: nyy2000@163.com

联系人:陈齐洁,E-mailcqj@t.shu.edu.cn

一、流动站概述

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增设于201910月。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厚实的学术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准,2006年获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也是上海大学重点建设的学科。经济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根据QS学科排名,上海大学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位列全球351位,中国大陆第13名;商业与管理,位列全球第251位,中国大陆第9名。在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上海大学经济学获评A+等级。

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金融学(含金融工程)、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统计与数量分析等。旨在培养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事业心和科学献身精神,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科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背景多元且具有相当国际化程度的研究队伍,共有专、兼职教师102 名(含外籍教师),其中教授15名,副教授36人。获得海外学位或有一年以上海外经历者48人,占专业教师62%50岁以下教师,100%拥有博士学位。师资队伍中拥有教育部长江特聘1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1人,青年东方学者2人,上海青年千人1人,上海领军人才(海外)青年优秀人才1人、上海领军人才(海外)青年潜力人才1人,上海市曙光学者1人,晨光学者2人,上海市浦江学者9人。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五百余名。

学术队伍结构合理,全院近五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及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决策咨询(重点)、上海市科委软课题以及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60余项。课题经费年均500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SSCISSCI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年均80篇,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5项。

 上海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在注重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国际化的同时,也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在读的留学生人数位居全校专业学院首位,30%以上的博、硕研究生在读期间能够获得长期(3个月至2年)国际交流的机会,国际合作高校50多所。合作伙伴包括:德国不莱梅大学、德国奥登堡大学、瑞典西部大学、芬兰瓦萨大学、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荷兰海牙应用技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俄罗斯国家研究型高等经济大学、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经济与管理大学、罗马尼亚国立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大学、乌拉圭天主教大学、日本新泻大学、香川大学等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目前有来自多个国家的在读国际留学研究生200多人,包括博士研究生30多人。

欢迎有志从事应用经济学科领域研究的博士毕业生进站工作。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一)金融学

合作导师:尹应凯王国松刘喜和

(二)产业经济学:

合作导师:聂永有史东辉毛雁冰赫 赫胡 浩

(三)国际贸易学

合作导师:董有德 何树全

(四)区域经济学

合作导师:陈秋玲叶明确

(五)统计与数量分析

合作导师:倪中新


三、合作导师介绍

尹应凯(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金融(国际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新结构经济学。在SSCI期刊及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撰写的决策咨询专报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采纳5篇,其中2篇获得正国级领导人正面批示、2篇获得副国级正面批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

1)绿色金融领域:主要从事碳排放权交易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黎协定”生效后中国碳交易体系的发展路径研究。

2)数字金融领域:上海大学一流商科“数字金融发展与安全”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数字普惠金融研究、金融科技实证研究、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研究。主持天津市社科联重点项目: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3)新结构经济学领域:推动“上海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建设,聚焦新结构数字经济学、新结构金融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市场结构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新结构金融与环境交叉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申请者对合作导师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合作研究兴趣;在博士后工作期间,能按照研究计划与合作导师共同开展研究,在项目研究、合作发表高水平成果等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同时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联系方式:Emailyinyk@i.shu.edu.cn

王国松 (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货币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和公司金融。2002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5篇左右。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点创新项目各1项。曾获 “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6)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2006)、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62011)等多项奖项。

招收博士后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独立从事科研能力。

联系方式:021-66138011Emailgswang158@shu.edu.cn

刘喜和(男),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资本市场、公司金融。2000.7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博士,1999.92000.3早稻田大学研修,2003.4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出站。曾任:深圳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证券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天津财经大学信用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天津市科技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主持、策划完成7家公司在纳斯达克、香港和中国上市等资本运营业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天津市社科课题各一项;独立出版专著4部。以第四作者完成的专著《金融稳定下中国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研究》获得天津市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在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台经济金融化对金融调控的冲击机理及长效监管机制研究”

完成项目:

1.教育部项目:“稳增长和防风险”双目标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调控工具研究;

2.上海哲学社科项目:金融机构套利行为的风险监测及协作型治理机制研究;

3.上海国际金融研究院项目:理财新规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完成论文:

1.见中国知网。

招收博士后要求:

1. 具有扎实的金融学理论基础,对数字经济有深入的了解,熟练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掌握资本市场的运行机理。

2. 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

联系办法:Emailliu-xihe@126.com

聂永有(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现任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高校商务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市属高校经济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商学院)联盟理事长。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日本龙谷大学访问学者、日本东京大学客员研究员。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20多项,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及企业委托课题40多项。在《南方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编著、译著等近50部。曾获“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 “王宽诚育才奖”等奖项。近年来,分别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奖著作类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

在研项目:

1、基于碳普惠的近零碳出行激励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专项研究项目

2、依托浦东引领区建设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功能研究;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点项目

3、循环经济中动静脉产业多主体协同与均衡决策模型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招收博士后要求:

1、对学术研究有兴趣、有热情;

2、能静下心来做研究

3、有较好的理论功底,能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与工具。

联系方式:021-66132947 E-mail: nyy2000@163.com

史东辉(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理论与产业政策,近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竞争政策及中国产业经济问题。先后主持或参与了逾20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个人出版专著10余部,并曾获得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教育部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上海大学“王宽诚育才奖”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嘉奖。

招收博士后要求:限经济学博士

电子邮箱:shidonghui@shu.edu.cn

毛雁冰(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重点对劳动就业,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消费、公共文化服务、国际贸易规则等相关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文化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等多项课题。先后在《财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改革》等中文核心期刊及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本。

在研项目: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创新的综合优势、模式演进及体制机制的经济学研究”子课题;

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国际比较研究”;

3、 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人口老龄化对经济潜在产出水平的影响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实证分析能力,独自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能够专心学术研究。

联系方式:电话:021-66136607 Email: ybmao@t.shu.edu.cn


董有德(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问题研究、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在《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世界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学家》等中文经济学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篇。

主持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参与教育部重大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作为第二主要参与人完成上海市哲社重点课题1项、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1项。主持并完成上海市教委教改项目1项。曾获得“宝钢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出版著作、教材5部。

在研项目:

1.全球价值链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升级研究(企业横向)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的人民币结算问题研究(企业横向)

招收博士后要求

1.思想品德优良,科研态度端正、身体健康。

2.攻读博士学位的一级学科是应用经济学或二级学科是世界经济。

3.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若干篇。

4.外语水平较高。

联系方式:021-66133455Emaildongyoude415@163.com

殷凤(女),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服务经济与贸易、全球价值链、国际经贸规则、自贸区等。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马赛三大博士后,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新兴经济体专委会主任。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结项等级:免于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结项等级:优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项、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项、上海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项及多项委办局委托项目。论文、专著、课题获得各类学术奖励共12项。在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与参编论著多部。20172019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分学科(经济学)排行榜。入选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曙光计划项目、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上海大学伟长学者等。

在研项目:

1.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政策体系“双重构”的影响与应对研究”

2.202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复杂网络视角下中国全球产业链网络节点地位测度与提升对策研究”

3.上海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外商撤资、产业链外移:风险评估与上海应对”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科技服务技术集成研发和应用”(2019YFB1405500)子课题:生态型综合科技服务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

5.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全球价值链重构下全面提升上海开放型经济水平研究”

6.上海市智库研究专项课题后期资助课题:上海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全职博士后,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研究积累,以及较好的外语和数模能力,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联系方式: 021-66138015 Email: yinfeng.sh@163.com

何树全(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理论与政策(国际经贸治理、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全球数字经济与贸易(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及其国际流动、国际经贸规则)、全球价值链与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经济政策的非经济目标与非传统安全(国际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地缘经济与政治)。

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主持教育教改课题多项;在《世界经济》和“the Chinese Economy”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中国世界经济学会数字经济论坛总协调人、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南洋理工大学访问学者、卡斯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统计研究》、“Food Policy”、“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

在研项目:中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评估与对策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自贸区建设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

1.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具有学习和科研自动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与基础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研究积累

4.具备较好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献检索能力,熟练阅读文献资料。

5.具备较好外语或数模能力,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和分析

联系方式:021-66137010Emailanthonyho@shu.edu.cn


陈秋玲(女),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创新体系、高技术产业集群、数字经济与教育数字化等。 先后在SSCISCICSSCI期刊和重要媒体(理论版)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16部,教材7本。先后担任经济管理出版社《科技创新》丛书执行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大数据赋能》丛书主编。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项目40余项。曾获得省部级教育科研奖项和荣誉称号10项。

在研项目:

1.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

2.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

1.热爱科学研究,认同上海大学的文化和教育理念;

2.研究领域相近;

3.身心健康。

联系方式:021-66132136E-mail:qiuling1206@126.com

叶明确(女),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增长与城市创新网络研究。近年在经济学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5部,目前从事区域经济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科和省部级课题。

在研项目:多重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创新网络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具有相关研究背景。

联系方式:021-66138013Emailymq@shu.edu.cn


倪中新(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金融计量经济,金融风险管理,资产定价理论,碳金融与绿色金融。特别是金融衍生品的定价及隐含信息的挖掘、统计处理和以及文本数据的挖掘等机器学习技术在公募基金、对冲基金领域以及绿色金融与资产定价等领域的投资理论及实证研究。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近年来在SSCISCI检索的国际期刊以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现任上海大学金融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现场统计学会大数据统计分会常务理事以及二十多个国际及国内重要学术期刊的审稿人。

在研项目:

1.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项目“上海市消费者满意度指数编制”

2. 上海方付通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课题“数据驱动的贷款发放模型研究”

3.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半参数变换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中的应用研究

招收博士后要求:获得金融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能够熟练开展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已在SSCISCI或者国内CSSCI的主流期刊发表学术成果,对金融计量和绿色金融领域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联系方式:021-66138010Emailzhongxinni@i.shu.edu.cn

赫赫(男),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环境管理、产业生态学、气候政策与可持续发展。上海千人、上海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EPD中国技术委员荣誉成员、专家组成员、世界经济投入产出协会会员、英国帝国理工格林海姆气候学院成员。,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Applied Energy Waste ManagementClimate Policy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其中2021年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的文章被评为年度优秀论文。

在研项目:

科学技术部, 国家级, G2022013027L, “双碳目标下中国建材工业碳排放量的分析、预测和优化路。

完成:

12013-2018 澳大利亚低碳生活中心—“Energy, Transport, Waste, and Water (ETWW) demand forecasting and scenario planning from the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s for Low Carbon Living CRC_LCL”.

22019-2021 英国皇家工程院项目—‘Assessing Material Efficiency and Impacts in Buildings’ supported by the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U.K. (EP/S006079/1)

招收博士后要求:

1、精通数学和经济学模型

2、能够进行有效沟通

3、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E-mail: hehe1982428@shu.edu.cn

胡浩(男),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及产业政策、绿色经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各2项,主持上海哲社一般项目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招标课题等省部级课题7项。近年在CSSCI/SSCI等中英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研究成果入选ESITop论文(2023年,同时Highly Cited PapersHot Cited Papers。获得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和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奖等奖项。

在研项目:

1. 提升山东城市治理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水平研究(22BZBJ06,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 长三角高端装备制造业价值链跃迁二元路径选择及协同治理研究23YJAZH051,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

招收博士后要求:全职博士后,具备较好的科研能力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与研究积累,以及较好外语或数模能力,熟练掌握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联系方式:021-66135095Emailhuhao@staff.shu.edu.cn




Director: NieYongyou, E-mail: nyy2000@163.com

Contact: Chen Qijie, E-mail: cqj@t.shu.edu.cn

I.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Station

The Postdoctoral Research Mobile Station in Applied Economics at Shanghai University was established in October 2019. The Applied Economics disciplin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 strong academic foundation, and maintains high academic standards. It obtained the authorization to confer Master's degrees in Applied Economics in 2006 and Doctoral degrees in the same discipline in 2011. It is also a key discipline in Shanghai University's strategic development. Economics has entered the top 1% globally in the ESI rankings. According to the QS subject rankings, Shanghai University's Economics and Econometrics ranks 351st globally and 13th in Mainland China, while Business & Management ranks 251st globally and 9th in Mainland China. In the Wu Shulian Chinese University Rankings, Shanghai University's Economics program has been awarded an A+ level.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of the Applied Economics disciplin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include Finance (including Financial Engineering), Industrial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Trade, Regional Economics, Statistic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individuals who ar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althy, possess a rigorous academic style, demonstrate a strong sense of purpose, and a commitment to scientific dedication.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a solid and broad foundation in theoretical knowledge along with in-depth specialized expertise in this field. They are trained to have the ability to independently conduct research, innovate, and apply their skills, meeting the demand for advanced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s required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etal progress.

The Applied Economics discipline at Shanghai University boasts a research team with a balanced age structure, diverse academic backgrounds, and a considerabl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 team consists of 102 full-time and part-time faculty members, including foreign professors, among whom there are 15 professors and 36 associate professors. 48 faculty members have obtained degrees abroad or have more than one year of overseas experience, constituting 62% of the teaching staff. All faculty members under the age of 50 hold doctoral degrees. Among the faculty, there is 1 Chang Jiang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ppoin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1 Oriental Scholar in Shanghai (Top Talent), 2 Oriental Young Scholars, 1 Shanghai Young Thousand Talents, 1 Outstanding Young Talent of Shanghai Leading Talents (Overseas), 1 Potential Young Talent of Shanghai Leading Talents (Overseas), 1 Shuguang Scholar of Shanghai, 2 Chenguang Scholars, and 9 Pujiang Scholars of Shanghai. The discipline has over 500 enrolled doctoral and master's students.

The academic team structure is rational, having secured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more than 60 projects including major grants from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national-level projects from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major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as well as provincial, ministerial, and Shanghai municipal-level projects from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Shanghai Government (focused), Shanghai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soft projects), and commissioned projects from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The annual research funding for these projects averages around 5 million RMB. The team publishes an average of 80 papers annually as first or corresponding authors in CSSCI, SSCI, and SCI core journals and has received 5 academic awards at or above the provincial and ministerial level.

While focusing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faculty member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Applied Economics disciplin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also emphasiz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its students. It has the largest number of enrolle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mong all schools of Shanghai University. More than 30% of the doctoral and master students can get the long-term (3 months to 2 years) opportunitie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university collaborates with over 50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of Bremen in Germany, Carl von Ossietzky Universität Oldenburg in Germany, University West in Sweden, the University of Vaasa in Finland, the 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 in Italy, The Hagu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in the Netherlands,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n Russia, the N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Higher School of Economics in Russia, Bratislav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Slovakia,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Romania, Universidad Catholica del Uruguay, Niigata University in Japan and Kagawa University in Japan, among others. Currently, there are over 200 international graduate students from various countries enrolled, including more than 30 doctoral candidates.

Welcome to join our station for work if you are aspiring to engage in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Economics.

Ⅱ. Secondary discipline and research direction

1.Finance

Specialists:YinYingKaiWang GuoSongLiuXiHe

2.Industrial Economics

Specialists:NieYongYouShi DongHuiMao YanBinHe HeHu Hao

3.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ists: Dong YouDeYing FengHe ShuQuan

4.Regional Economics

Specialists: Chen QiuLinYe MingQue

5.Statistics and quantity analysis

Specialists: Ni ZhongXin


上一条:【人事】关于经济学院2024年高级职称申报推荐结果

下一条:【人事】 2020年高校教师资格证申请工作启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