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青年教师杨逸夫在结构经济学领域顶刊《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上发表重要成果

创建时间:  2025/09/08  费妮娅   浏览次数: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杨逸夫讲师联合北京交通大学环境学院的张盛副教授团队,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对宏观经济的驱动作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北京时间8月31日,相关成果以“ESG i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Driving Forces for SDGs”为题发表在结构经济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上。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性问题的日益关注,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因素整合到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理解其如何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至关重要。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证实ESG实践在企业层面能带来更低的资本成本和积极的财务回报,但其在宏观经济层面的长期动态影响仍是学界亟待填补的空白 。本研究旨在探索ESG因素作为实现SDGs驱动力的宏观经济机制。

该研究的核心问题是:ESG因素如何作为实现SDGs的驱动力 ?为回答这一问题,团队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该模型创新性地引入了异质性家庭(区分“环境意识型”和“消费导向型”),以更真实地捕捉不同群体对环境政策的反应。随后,研究利用中国的市场数据,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DSGE模型的理论预测进行了实证检验,量化了其动态效应。

研究的核心发现是,旨在提升环境质量的ESG投资,虽然短期内与家庭消费存在权衡关系,但能有效促进长期资本积累、改善环境质量并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文章通过构建的概念流程图(图1)展示了这一传导机制:环境投资首先改善环境质量(Q)并提升综合ESG得分(S),进而通过影响家庭效用和企业生产函数,最终实现资本积累和长期经济稳定等宏观成果,从而推动SDG 8、13、14、15的实现。

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SVAR模型结果显示,ESG表现的提升对消费和资本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短期分析表明,ESG指数的一个单位结构性冲击,与消费指数1.128个单位的即期增长相关联;而长期分析同样证实,ESG的改善能显著促进消费和资本的长期增长。

这项研究为决策者提供了关键的量化洞见。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不应因绿色政策的初始成本而犹豫,因为这些短期支出是构建长期可持续增长和经济韧性的基石。通过积极的ESG政策引导,经济体可以将短期投入转化为长期的生产力提升和环境改善,从而在实现经济增长(SDG 8)和环境保护(SDG 13、SDG 15)等多个目标上取得协同进展。该研究成功地将ESG因素从企业微观层面分析提升到宏观经济框架中,为理解和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用工具。

文章的第一作者为张盛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杨逸夫讲师。共同作者包括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赵一洁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学生王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者项目(42301326)、北京交通大学人才基金(2024XKRC08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4T170460)、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2024-HZ-07)和上海大学青年人才启航计划(N.13-G210-23-251)的资助。



下一条: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与2025宝山区处级干部进修班(第三期)“学学相长”交流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