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1日晚,上海大学大国方略系列课程"经国济民"第二季第二课《"中国之谜"与经济效率》在J102开讲。
本次课程由经济学院詹宇波副教授、赵金龙副教授联袂主讲,经济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十九大精神宣讲团" 成员尹应凯担任课程主持人,经济学院教师朱婷、张丽娟走进课堂参与互动。
尹应凯首先从最近的两则新闻引入。第一则新闻是世行年内第二次"看涨",IMF罕见"一年四涨"定格,都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6.8%。在中国经济预期主流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的背后,一条内在逻辑脉络逐渐清晰——"中国赢,就是世界赢","看好中国就是看好世界的未来"。第二则新闻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8日至20日召开,会议提出十八大我国经济实以来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年均增长7.1%,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以上两则新闻中,第一则反映了世界对中国的信心、第二则反映了中国对自己的信心。
1993年,罗纳德·麦金农提出"中国之谜",意指中国"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中国之谜"还有另一层含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对中国当代经济发展感到震惊,也对这一现象感到神奇,但中国并未按照西方所谓的标准模型进行制度转型,西方主流经济学无法解释中国发生的这种增长奇迹,这种现象也被称为"中国之谜",这也是"经国济民"课程探讨的重要话题。
宇波用身边感受到的变化,以贴近学生们的方式,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娓娓道来。詹老师还用精准的数据说明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提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与做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一定符合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但的确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之谜"的重要动力是中国拥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赵金龙通过比较中国的过去和现在,进而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赵老师通过生动的今夕照片对比呈现了上海从80年代、90年代到今天的变化,清晰说明上海发展作为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变化是巨大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更给国人带来了自信、带来了幸福。随后,赵老师通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数据对比,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具有特色的经验,这些经验可总结为"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具有4个要点:追赶效应、制度优势、竞争优势、洼地效应。
在问答环节,三位老师就"中国之谜"的表现、经济高效率的动力、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的应对等问题进行了精彩互动。
最后,三位老师在课程总结中指出:经济效率是解读"中国之谜"的钥匙;中国模式一方面带来经济效率,另一方面也是解释"中国之谜"的重要线索;展望未来,"中国之谜"还要靠年轻一代更多创造,"中国之谜"的谜底需要年轻一代积极探索。
|
上一条:“经国济民”第二季第三课: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
下一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经国济民”课程解读国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