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经国济民”课程解读国民幸福

创建时间:  2018/01/09  李钰   浏览次数:   

2018年1月11日晚,上海大学大国系列课程"经国济民"第二季第四课《经国济民与国民幸福——"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J102重磅开讲。
本次课程由经济学院教授、社区学院副院长陈秋玲,经济学院副教授许玲丽联袂主讲,经济学院副院长、上海大学"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尹应凯担任程主持人,经济学院沈瑶、朱婷、张丽娟,学工办成才服务中心裴志茹,社区学院陆耀峰等教师走进课堂参与互动。
 
尹应凯首先从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提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导入,指出"经国济民"2018年第一课解读"国民幸福",寓意迎来"幸福的新一年",也与上一讲讨论的"改革开放40周年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具有逻辑联系,即"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造福百姓"。"经国济民"的实质是"经世济国、经世济民;治理国家,造福百姓",即"经国以济民"。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还提到"我们伟大的发展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也说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经济学院教授、社区学院副院长陈秋玲从幸福经济学视角, "从什么是幸福?幸福的特性有哪些?"的"幸福之问"导入,分享了幸福的"波动性、相对性、层次性、时效性、差异性"等特点。进而,解读了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的"幸福方程式"。在此基础上,分享了"人生类型的四象限模型",勉励学子们通过快乐的奋斗进入"感悟幸福型"人生第一象限;对应的,有"人类活动的四象限模型",而如果我们能多从事第一象限的"有意义且快乐的活动",有利于我们进入"感悟幸福型"的人生第一象限。进而,陈老师提出了"幸福第二问",即"幸福的效应有哪些?如何利用幸福效应提升幸福指数?",并梳理了"期待效应、叠加效应、溢出效应、对冲效应、邻避效应、衰减效应、邻比效应"等"幸福七效应",分析了"影响幸福的因素",强调"多鼓励自己、多鼓励他人"、正能量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经济学院副教授许玲丽首先解读了《国民幸福报告》,分析了"国民幸福"具有"身体健康、家庭压力小、对工作热爱并享受其中的快乐"等特点。进而,许老师解读了《幸福中国白皮书(2016年)》,白皮书从五个维度对341个城市2016年的日数据进行分析,这五个维度包括:P(快乐)、E(投入)、R(关爱)、M(意义)、A(成就)。尽管《国民幸福报告》与《幸福中国白皮书(2016年)》分析的样本地区、评价幸福的指标体系存在差异,但是报告与白皮书的"幸福人群"都折射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幸福依赖于可持续发展的奋斗"。

 
    在问答环节,教师团队针对"大学生如何提高幸福指数"、"如何协调幸福不同维度的关系"、"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幸福有何影响"等问题与学子们进行了精彩互动。最后,三位老师在总结中强调:国民幸福是国家强大的坚实基础,国家强大则是国民幸福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也是我们创造幸福、享有幸福的好时代,在这个时代,幸福既在"经国以济民"的逻辑中,也在我们每一个奋斗人的双手里。

上一条:“经国济民”第二讲:“中国之谜”与经济效率

下一条:“经国济民”第二季第三课: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经济发展新时代